什么是AI大模型
发表于:2023-12-14 17:19:28

        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与传统的编程模式不同,AI 可以通过学习自动地进行决策和预测。那么什么是AI大模型呢,下面是软件开发公司小编为大家整合的内容,AI大模型是“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结合的产物,凝聚了大数据内在精华的“隐式知识库”。它包含“预训练”和“大模型”即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完成了预训练后无需微调,或仅需要少量数据的微调,就能直接支撑各类应用。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ChatGPT,ChatGPT是一个基于AI大模型开发的聊天机器人,可以与人进行流畅、自然、有趣的对话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写文案、写代码、作图等。ChatGPT与一般的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ChatGPT跨越了“常识”这道门槛,它对于大部分常识问题可以对答如流,也就是说它更通用化了。

       AI大模型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视频理解等。

       AI大模型具有大规模参数(参数是指模型中用于存储和调整知识和能力的变量,结构是指模型中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组件和连接方式。)和复杂结构的人工智能模型。一般情况下参数越多、结构越复杂相应的模型就越强大也越灵活。AI大模型通常拥有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并采用多层多头的自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结构等先进的技术。例如GPT-3就有1750亿个参数,使用了96层24头的Transformer结构。

       网站制作公司小编为大家总结了 一般AI模型的产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开发人员需要确定需要哪些数据集来训练模型,并且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停用词等操作,使其符合模型的输入格式。)以使它们适合模型的训练。

        模型设计和选择:开发人员需要选择适合问题的模型架构,并对模型进行设计和调优,以确保其能够在训练和推理中表现出最佳性能。

        模型构建: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来构建分类器,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多层感知机、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模型训练和评估: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使用收集的数据来训练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精度和效率。如果模型的表现不佳,开发人员需要重新设计、训练或调整模型。

       特征提取:将预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值向量,便于模型进行计算。

       模型部署和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人员需考虑如何将模型与实际数据源集成,并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

       模型监控和维护:在模型部署完成后,开发人员需要继续监控模型的性能和精度,并根据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

        以上就是一般AI模型处理文本分类任务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如:

        数据依赖性:一般AI模型需要大量标注好的数据来训练,而标注数据是一项耗时、昂贵、低效的工作,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和工具来完成。而且,标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了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如果标注数据不足或不准确,模型就会出现欠拟合或过拟合的问题。

        任务依赖性:一般AI模型是针对特定的任务而设计和训练的,它们通常只能在该任务上表现良好,在其他任务上则效果较差。这意味着,如果要应对不同的任务和场景,就需要重新设计和训练新的模型,这会增加开发成本和时间,也会造成模型的冗余和浪费。

        通用性缺失:一般AI模型是基于特定的特征提取方法和模型构建方法来实现的,它们通常只能捕捉到文本数据中的局部信息和浅层语义,而忽略了文本数据中的全局信息和深层语义。这导致了一般AI模型缺乏通用性和可解释性,难以理解文本数据中的复杂逻辑和知识。

        这些问题和局限性限制了一般AI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和局限性,AI大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大规模预训练+微调”的范式。

        “大规模预训练+微调”的范式是指先在大规模的通用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场景进行微调。预训练是指在没有标注的数据上进行无监督或自监督的学习,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通用的知识和能力,如词汇、语法、语义、逻辑、常识等。微调是指在有标注的数据上进行有监督的学习,目的是让模型适应特定的任务和场景,如文本分类、文本生成、文本摘要等。

        “大规模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数据利用率高:AI大模型可以利用海量的未标注数据来进行预训练,而不需要依赖于少量的标注数据。这样,AI大模型可以充分挖掘数据中的信息和价值,也可以避免标注数据的不足或不准确带来的影响。

         任务适应性强:AI大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场景进行微调,而不需要重新设计和训练新的模型。这样,AI大模型可以快速地应对多样化、碎片化的AI应用需求,也可以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通用性突出:AI大模型可以在预训练阶段学习到通用的知识和能力,如词汇、语法、语义、逻辑、常识等,然后在微调阶段根据特定的任务和场景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AI大模型可以捕捉到文本数据中的全局信息和深层语义,也可以理解文本数据中的复杂逻辑和知识。

        这种范式使得AI大模型具有了强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在各种领域和场景中都能够展现出惊人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以文本分类任务为例,介绍AI大模型是如何处理这个任务的。

        我们以BERT为例,介绍它的预训练和微调过程。

        BERT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AI大模型,它在2018年由谷歌提出,是目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流行和最成功的模型之一。BERT的全称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意思是基于双向Transformer的编码器表示。BERT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双向Transformer来编码文本数据,从而获得文本中每个词的上下文相关的向量表示,然后将这些向量表示作为输入,用于不同的下游任务,如文本分类、文本生成、文本摘要等。

        BERT的预训练过程是指在大规模的通用数据集上进行无监督或自监督的学习,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通用的知识和能力,如词汇、语法、语义、逻辑、常识等。BERT使用了两种预训练任务,分别是:

        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MLM):这个任务是指在输入的文本中随机地遮盖一些词,然后让模型根据上下文来预测被遮盖的词。这个任务可以让模型学习到词汇和语法的知识。

        下一个句子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NSP):这个任务是指给定两个句子A和B,让模型判断B是否是A的下一个句子。这个任务可以让模型学习到语义和逻辑的知识。

        BERT使用了数TB甚至数PB的数据集来进行预训练,如英文维基百科、书籍语料库等。BERT使用了数千甚至数万个GPU或TPU等高性能计算设备来进行并行计算和优化。BERT预训练后得到了一个通用的编码器模型,它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文本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

        BERT的微调过程是指在有标注的数据上进行有监督的学习,目的是让模型适应特定的任务和场景,如文本分类、文本生成、文本摘要等。BERT使用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微调方法,即在预训练好的编码器模型上添加一个简单的输出层,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场景来调整输出层的结构和参数。例如,在文本分类任务中,输出层可以是一个全连接层或者一个softmax层;在文本生成任务中,输出层可以是一个解码器或者一个线性层等。

        BERT使用了少量标注好的数据来进行微调,如GLUE、SQuAD等公开数据集。BERT使用了相对较少的计算资源来进行微调,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完成。BERT微调后得到了一个针对特定任务和场景的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的文本来产生相应的输出或行为。

        以上就是BERT处理文本分类任务的预训练和微调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BERT利用了“大规模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在预训练阶段学习到通用的知识和能力,在微调阶段适应特定的任务和场景,在各种领域和场景中都能够展现出惊人的效果。事实上,BERT不仅在文本分类任务上表现优异,还在文本生成、文本摘要、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任务上刷新了多项记录,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技术。

        以上文章大部分是app开发公司编摘录于【元知意识】的“什么是AI大模型:大规模预训练+微调”,什么是AI大模型:大规模预训练+微调主要介绍了AI大模型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应用,以及它和一般AI模型的区别。AI大模型是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它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通用的知识和能力,然后应用到各种不同的任务和场景中。AI大模型利用了“大规模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利用、任务适应和通用性突出。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趋势,也是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技术。

 

声明:文章“什么是AI大模型”为澳环科技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上一页:APP备案流程

下一页:ICP备案流程

我们能给的,远比您想的更多

服务于上市公司及500强等知名企业

400-990-6366